
少将
    
威望
金币
贡献
魅力
UID169130
好友
记录
日志
相册
帖子
主题
分享
精华
积分4240
阅读权限20
注册时间2018-7-4
最后登录1970-1-1
在线时间 小时
听众
收听
性别保密
|
1
做了父母,我们几乎都有过被孩子气得抓狂的时候。
比如这几天,我整理家里的书柜时,面对满沙发的书,还有书柜里那些被翻得乱七八糟的书。
我心里就来气,恨不得把小小鱼叫过来狠狠教训一通。
为了这个问题,我前前后后说过很多次,可整理好没几天,又变得乱糟糟的。
不过我还是没有责备他,因为冷静下来一想,有一个客观因素不能忽视,就是家里的书实在太多了,没地方放。
我自己的书也是占满了书柜的每个角落,床头、书桌,到处都是。
要找一本书挺费劲。
而想想他那马马虎虎的冲动性子,更是难以把握。
不过我还是告诉他:“读完放回原处,不要四处乱放。”
如今至少床上地板上很少有书,大部分书还是回归了原位,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。
我记得有好几次,因此事发过脾气。
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,情绪更容易失控。
所以,我告诉自己,在一些不好的状态下,不要随便发脾气。
因为这些时候,很容易把气撒在孩子身上,“误伤”他们。
2
心情不好的时候
心情不好的时候,特别是受了委屈,遇到烦心事,怒气无处发泄的时候。
一定不要挑孩子的毛病,建议找个地方,找个法子把负面情绪释放一下。
因为这种时候,孩子的一个小问题都有可能激怒你。
每个人的情绪都需要一个出口。
让不好的情绪发泄出来。
只是不能把这个出口放在孩子身上。
但是孩子如果凑上来了,怎么办?
我觉得可以跟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,告诉孩子,我现在心情不好,让我安静一会,别“惹”我啊。
这一招挺管用。
特别是家有男孩,他们有时根本就不会察言观色。
看到爸妈累的摊在沙发上,说不定还去捶你几下。
也不会察觉你情绪的变化,除非明确地告知或者特别明显的情绪表达。
当我有时心情不好时,会告诉小小鱼我的感受。
有时会直接自己去玩了,有时还会关心地问我是怎么回事。
而我自己,听听音乐,或者去外边走几圈。
等心情平复后,又可以陪你玩闹了。
3
焦虑着急的时候
在这种状态里,父母很容易找孩子的茬,催着孩子快点快点。
比如陪孩子复习或者做作业,只想赶紧把作业做了,赶紧交差。
前几天期末临近,小小鱼的作业一下子多了好几倍。
有一次因为去外婆家玩到很晚回家,才发现作业没写完。
为了让他早点休息,监督他,叫他赶紧做。
中间遇到一个词语的意思不理解,我也把握不准,拿手机查询了一下,然后告诉他。
可他说也要看看,还伸手来拿手机。
我一把就把手机拿了过去,不要他看,瞪着他说:“别看了,浪费时间”。
我知道自己是心急的,因为怕他太晚睡觉。
很多爸妈回顾自己为什么对孩子发脾气,很多答案是“我为了孩子好。”
比如“为了让他早点睡觉!”
“为了让他吃饱一点!”
“为了不着凉!”
“为了他的成绩好!”
“为了……”
如果孩子不听,就觉得孩子是无理取闹,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,于是责备质问。
那次我觉得自己抢手机的动作粗暴,态度蛮横。
其实为了确认资料,给孩子看一下又何尝不可呢?
我们常说养孩子是一场修行,最难的就是“心态”吧,简单一点就是那份耐心和从容。
着急焦虑的时候,别着急去教育孩子。
反而更应该反省自己的用心和行为。
4
身体不舒服的时候
有太多的父母,把孩子“永远摆在第一位”。
宁愿隐瞒自己的感受,不舒服也从不说。
哪怕自己疲惫不堪,也要去满足孩子的要求。
可是,如果你不开心,不舒服,真的能让孩子开心快乐吗?
而事实是,一直忍耐的你,情绪爆发的时候也许更吓人。
情绪是双向流动的,彼此会影响着对方的状态,如果父母是满足快乐的,才能传递给孩子真正的满足和快乐。
如果身体不舒服,可以如实地跟孩子说出原因,告诉他“我的感受”。
我因为伏案写作的缘故,有时颈椎会不舒服,头会胀痛。
而小小鱼也许正因为自己发现的新鲜东西拉着我去看。
看到兴奋闹腾的他,我会跟他说:“可以安静一点吗,爸爸脖子不舒服。”
这样说远比责骂有用。
也可以跟他说:“我先去休息一下,身体有点不舒服,你先自己玩。”
每次只要我态度平和真诚,也能得到小小鱼的理解。
虽然他迫不及待地想让我一起玩。
但看到爸爸这样,他会安安静静地去另外的房间玩。
让孩子知道,原来爸爸妈妈也是普通人,也会疼。
也需要被关心。
真正的爱也是双向的,如果只有父母不断给孩子输送爱,而孩子却习惯无限制索求,却没有给父母输送爱的话,那这种爱是不健康的,比如溺爱。
我们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,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,爱我们。
弗洛姆在说:“爱是一种本能,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,并认为这份爱是无私的。那么请一定确保用正确的方式。”
我们不仅仅需要学习,也要记得给自己放松,调整好状态,用正确地方式养大我们的孩子。
|
|